马铃薯作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,其主产区是西南、西北、内蒙古和东北地区。马铃薯生产管理相对简单、产量高,但生产中难免发生疫病、枯萎病、炭疽病、疮痴病、黑胫病、病毒病等病害,其中疮痂病一直被认作为无法防治的疑难病害,难道任其肆无忌惮的蔓延吗?真的就没有防治疮痂病的办法吗?还是先了解下马铃薯疮痂病是怎么回事?
一、马铃薯疮痂病介绍
疮痂病主要危害块茎,从皮孔和伤口侵入,发病初期在块茎表面产生褐色斑点。以后逐渐扩大,侵染点周围的组织坏死。块茎表面粗糙,质地木栓化。依据病原菌种类的不同,成熟的薯块上常表现为凸起或凹陷的表面病斑,严重时病斑连片,薯块的品质降低。同时,由于表皮组织被破坏后,易被其他病原菌侵染,造成块茎腐烂。
二、马铃薯疮痂病病因病源分析:
1、马铃薯疮痂病病源。土壤自身带菌和种薯带菌传入土壤,继而繁殖。在防治得当当年当季不会形成为害;防治不当的情况下,当年当季就会形成为害。马铃薯收获后,通过病残体及土壤存活,有的病菌通过不断繁殖存活长达十年难以根除。马铃薯疮痂病病菌有好氧特征在透气良好的沙壤土、沙质土中繁殖快,因此往往沙壤土、沙质土危害重。
2、马铃薯种植田间土壤的酸碱度。马铃薯疮痂病病菌在ph值为6-7时是存活繁殖的环境,而马铃薯适宜生长的ph值为5.5-7.0。因长年使用化肥追求高产,连作条件下土壤碱性增大,有利于病菌繁殖,同时也使得有益菌群减少。
3、马铃薯品种。改良之后皮层较薄,早期生长较快,易于被病菌侵染。
4、田间中微量元素失衡,主要是钙肥、硼肥用量不足。导致马铃薯生长不良、低下。
三、马铃薯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上疮痂病呢?
1、沙土地。由于仔薯膨大过程中与沙土摩擦易于产生伤口,为病原菌提供了绿色通道。
2、低洼积水地。随水传播,大量繁殖,只要皮孔较大或者存在伤口,病原菌数量达到一定数量即可侵染致害。
3、碱性肥料。大量施用碱性肥料,土壤逐渐偏碱,利于病原菌的生存和繁殖,造成马铃薯疮痂病逐年加重。
4、田间湿度较小。在遭遇持续干旱、无雨的环境条件,发病重。因此,不能坐等到仔薯膨大期后再用药,病原菌进入伤口后,损失必然造成。需于下种时、花蕾前、开花三分之一时分别提前用药预防。
四、关键时机防治马铃薯疮痂病
1、下种时。青枯立克150-300倍+地力旺150-300倍喷施定植沟,药液对准种块喷,以达到土壤,杀死病原菌;修复种块创伤面,提高种块抗侵染能力;在药液所到处一定时期内形成保护区使植株免受侵染;营养复壮快速提苗增强株体。
2、现蕾期(或下种60天后)。青枯立克150-300倍+地力旺300-500倍+沃丰素600倍,滴灌或冲施,可同时进行叶面喷雾;
3、开花数量占1/3时。青枯立克150-300倍+地力旺300-500倍+沃丰素600倍,滴灌或冲施,可同时进行叶面喷雾。开花时马铃薯迅速进入幼果膨大期,表皮细嫩、膨大时易于擦伤,易被病菌侵染,侵染后易于快速繁殖形成病灶,进而形成疮痂面。通过喷雾药液传导至根部杀死病菌,在有效保护期内杀死周边病菌对幼果形成保护,并修复幼果伤口减少病菌侵染途径。若等到谢花后再用药,此时的马铃薯已经进入膨大期长到鹅蛋大小了,已经侵入,后期防治困难。
4、沙土地、低洼地存水区、上茬患病区和下雨过后应在普防的基础上重点防治,使用青枯立克60-100倍+大蒜油1000倍+沃丰素600倍+有机硅,喷雾、穴灌。膨大期遇高温、多雨天气,应强化普防措施如:提高用药浓度、增加用药次数。其他地块普通防治即可。
五、田间管理提示
勿将制剂跟化学药按照一种思维使用,化学药剂在作物的敏感时期不敢使用,担心发生药害,而马铃薯疮痂病正是在幼果期发病严重,花前提前防治是关键。制剂具有多种成份复方而成、调理生长、提高作物、广谱、持效期长、由内而外防病治病的优势,单一成份的常规用药具有(抗药性较大)的特性,中西结合、复配使用有利于优势互补,在重症时保障效果。同时还应做到以下几点:
1、防治地下害虫,下种时撒施杀虫剂灭杀蛴螬等地下害虫,防止疮痂病病菌从虫害伤口侵入。
2、注意有机肥、生物菌肥的使用。增施有机肥,配用中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菌剂地力旺,叶面喷施要增加使用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,使作物健壮抗逆性强。土壤后,从拌种到基肥可运用生物菌地力旺,就可以迅速培养有益菌群,挤占土壤中生活空间,以菌克菌,抑制病菌繁殖,降低马铃薯患病率。
3、加强田间管理,合理灌水,在块茎形成期及膨大期注意合理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,注意排出田间积水,可以有效地防止马铃薯疮痂病害。
使用潍坊奥丰的制剂,具有四大优势,其中之一就是广谱。成分多样化,作用机理多样化,对、、病毒等病原,在各个阶段,都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。对不同病原菌导致的不同病害,均具有防治作用,有一药多效的效果,对不管是性的还是性的桃树穿孔病,都能做到省工、省药、环保、效果良好。
植物病害,甚至是疑难病害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:不从根本上寻找发病原因,幻想找到什么药,频繁而不合理的喷洒高浓度化学农药,反而使作物自身的免疫系统被破坏,结果越越糟糕,效果甚差。以“次生代谢”和“四位一体技术”为应用理论,达到既防病治病,又能健壮植株,还能食品的,达到绿色有机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