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总体偏重,赤霉病、条锈病和蚜虫呈大发生态势,进入5月份,大部麦区气温升高明显,华北、黄淮等地降水偏少。天气条件有利于长江中下游、江淮、黄淮南部麦区赤霉病、条锈病的流行,以及华北、黄淮北部和西北中东部穗期蚜虫的繁殖危害。
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、江淮、黄淮南部麦区大流行风险高,黄淮北部偏重流行,其他麦区中等流行,初次药剂预防适期为小麦扬花初期,其中江淮、黄淮南部为4月中下旬,黄淮北部和华北南部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,西北大部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。
重大病虫防治技术
1.赤霉病。长江中下游、江淮等常年流行区和黄淮常年发生区,坚持“主动出击、见花打药”不动摇,抓住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,及时喷施对路药剂,减轻病害发生程度,降低毒素污染风险;对高感品种,如果天气预报小麦扬花期有2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、结露或多雾天气,首次施药时间应适当提早到齐穗期,次防治后隔5-7天再喷药1-2次,确保控制效果。
华北、西北等常年偶发区,坚持“立足预防、适时用药”不放松,小麦抽穗扬花期一旦遇连阴雨或连续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,立即组织施药预防,降低病害流行风险。在病菌对多菌灵已产生抗药性的长江中下游、江淮等麦区,停止使用多菌灵,选用氰烯菌酯、戊唑醇、丙硫菌唑等单剂及其复配制剂,以及耐雨水冲刷剂型,并注重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。提倡使用自走式宽幅喷杆喷雾机械、机动弥雾机以及自主飞行的植保无人机等植保机械,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,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;同时,添加适宜的功能助剂、沉降剂等,提高施药质量,保证防治效果。...[查看详细]